5月的呂梁,天很早就亮了,呂梁衛校的操場上,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,準備出早操。17歲的閆志強在護工學員中,努力搜尋著父母的身影。他做夢也沒想到,自己的父母能重回校園當起學生,自己竟成了父母的“學長”。 閆志強,是呂梁衛校康復3班二年級的學生。如今,45歲的父親閆澤龍、母親胡秀龍,和自己在同一所學校學習,這讓閆志強很是激動,而促成這次機緣的,正是呂梁山護工就業培訓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呂梁市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,貧困人口多,富余勞動力多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呂梁市力爭完成6萬護工護理和家政培訓就業,著力打造“呂梁山護工”特色勞務品牌。 閆澤龍,是離石區坪頭鄉鵬鳳山村的貧困戶,平日里,閆澤龍靠打工維持生計,辛苦賺的血汗錢還常被雇主拖欠。妻子胡秀龍,是典型的圍著鍋臺轉、圍著老公轉、圍著孩子轉的“三轉婆姨”。20歲的大兒子閆志濤,在青島漁場打工,17歲的小兒子閆志強,在呂梁衛校上學。眼瞅著,孩子們都快到結婚的年齡,婚錢還沒著落,老兩口心急如焚。這兩年,好多老鄉靠呂梁山護工脫貧致富,閆澤龍也動了轉行的心思。這次,他是和老伴兒一起來的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5月9日起,閆澤龍夫婦和其他學員,將在呂梁衛校接受為期一月的集中培訓。培訓內容包括養老陪護、病患陪護、家政保潔等技能培訓。考試合格后,才能上崗! 為了全面提升護工素質,呂梁衛校特意聘請了西北戰神軍事管理團隊,對學員進行24小時全封閉式軍事化管理。三十分鐘的早操,平日里很少被約束的農民們,都能堅持下來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七點半,早飯開始。胡秀龍發現丈夫衣扣沒扣上,幫他扣起了扣子。呂梁山護工培訓不僅免學費,每人每天還有25元的餐補,閆澤龍說,學校的飯便宜,花也花不完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八點,早課開始。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喂食法。看到老師在做洗手示范,閆澤龍下意識地兩手互搓。他旁邊的女孩來自嵐縣,今年21歲,跟他是同一批學員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九點,第二節課。教學內容為烹飪技能,包括家常菜、營養餐、月子餐等。做飯,是呂梁山護工的基本技能,學員們學的很認真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閆澤龍在進行灌腸實操,即使面對模具,閆澤龍也認真地和“病患”交流,引得大家竊笑不已,但閆澤龍出色的實操,卻博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十點,學習量血壓。胡秀龍護理的“病人”是丈夫閆澤龍,這一次她沒有手忙腳亂,準確地測量出了高低壓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十一點,普通話課。初中畢業的胡秀龍,普通話說的還不錯,小學畢業的閆澤龍,則帶著濃重的地方口音,不過閆澤龍覺得自己很有語言天賦,學好不難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閆澤龍夫婦在認真聽課,不懂或感興趣的內容,會用手機拍下來再溫習。培訓課程分為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能實操課兩部分。專業技能實操課主要有病患陪護和養老陪護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下午三點,主題班會。所有護工輪流做自我介紹和才藝展示,胡秀龍和另一位護工唱了一首歌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下午4點,保健按摩課。閆澤龍夫婦在學習推拿手法,剛剛學了點皮毛的閆澤龍表示有空要給妻子露兩手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閆澤龍在給兒子展示新學的推拿技能。兒子閆志強學習康復2年,作為“學長”的他,現場指導起了父親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閆澤龍的大兒子閆志濤發來視頻,一家四口正在視頻聊天。閆志濤在青島打工,培訓結束后,閆志強夫將赴青島實習,閆澤龍夫婦想著實訓結束以后也去青島就業。記者 劉亮亮 攝影
胡秀龍的學習筆記。 呂梁山護工就業培訓開啟了閆澤龍一家充滿希望的脫貧追夢之旅,這樣的故事在呂梁山護工培訓中還有許多,一批批懷揣著脫貧致富夢想的呂梁人,用自己勤勞的雙手,戰勝貧困,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,他們是“幸福是奮斗出來的”生動踐行者。 劉亮亮 攝影